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院长,天津市智能化精密测量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杰出人才。担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空间仪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常务理事、湖北工业大学产品质量研究院”副主任委员。1996年-1999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做作研究员,2003年-2004年密西根大学作访问学者,2014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15年获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016年受聘为天津市武清区第一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20年获青岛市第五批创新领军人才项目资助。2021年获天津市杰出人才。
研究方向:从事新型传感器、检测与智能化、海洋观测与探测。
科研与教学成果:在智能测量、新型传感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影响力的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项目、天津市科技兴海项目、山东省重点科技支撑“问海计划”项目、青岛市创新领军人才项目、军工项目、企业委托攻关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收录150余篇,EI论文20余篇;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3项;2020年入选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1)终评,待授奖;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1),获中国计量科学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1)。
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测控电路》,担任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该教材累计5个版本已印刷 31 次,共计12.73万册。开发的配套教学实验仪器获“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年建设成果展示交流会”优秀实验教学展示成果二等奖,该成果在国内多所工科院校使用。受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两次作为主讲人为国内专业教师进行《测控电路》课程授课培训,其中2020在线人数累计4.8万人次。
天津大学兼职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讲席教授。所在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化信息处理与控制、飞行器控制、无人移动平台协同控制、天地一体化网络协同控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3项(均排名第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6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8本。 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受聘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特聘教授”,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4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兼职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浙江省“151”第一层次人才。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TCCT)委员、第34届中国控制会议(CCC)组委会主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理事等社会职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863项目2项。研究方向:网络化系统控制理论和应用研究、医疗大数据分析、智能制造。迄今为止,在IEEE汇刊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IEEE会刊论文20余篇,SCI收录90余篇,SCI他引600余次,出版专著2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奖励。
天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邓迪大学(University of Dundee)荣誉教授;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负责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精密机械设计基础》主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专项“精密减速器高精度检测仪器开发与应用”项目负责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惯性约束核聚变点火”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重大制造装备研究”测量装备组长;长期从事精密机械设计、精密仪器设计、传感器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项目、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曾赴英国Kingston大学和新加坡Gintic制造技术研究院从事国际合作项目研究;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测量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高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曾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工程师资格认证教材编审与考试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科技期刊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版、社科版、英文版)执行主编(2008-2018);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国家专利50余项。参编《新英汉机械工程词汇》(科学出版社,2008)等专著3部。
天津大学副教授。所在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气动机器人自抗扰控制及网络化控制技术、惯性基准高精度控制。气动专业委员会委员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特大型工程运输车辆分会理事,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云控制与决策专业委员会会员,全国液压气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观察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面上基金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子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等;参与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科学自然基金以及SMC国际合作项目等10余项。录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36篇,SCI一区Top期刊论文13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超过11;合作出版英文专著1部;发表软件著作权3项;申报专利10项。
许江宁,教授,博士生导师,导航领域专家,主要从事水下定位导航授时教学科研工作,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一类岗位津贴、育才金奖、教学名师、中国航海文化贡献奖获得者。兼任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体系总体组专家、教育部仪器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惯性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先进导航与微惯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惯性技术学报编委等。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专项会评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引力波重大专项会评牵头专家。研究成果获国家、军队(省)科技进步奖12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8部。
武志忠,教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惯性姿态敏感器产品工作。目前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惯性姿态敏感器产品首席专家。负责过多个型号的惯性姿态敏感器和加速度计产品研制。参加北斗导航卫星二浮陀螺研制,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参加“神舟五号”轨道舱惯性姿态敏感器研制,并获得国防科技奖三等奖。参加预研100Nms控制力矩陀螺研制,获得国防科技奖二等奖。现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敏感器专业组成员,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惯性技术专业组成员,中国惯性技术协会会员。
李洪宇,教授
纪越,教授
谭文斌,副教授
杨颖,副教授